RFID根据标签的可读性分类,可以将标签分成只读(Read Only,RO)标签、可读可写(Read and Write,RW)标签和一次写入多次读出(Write Once Read Many,WORM)标签。
1)只读标签
只读标签内部只有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ROM中存储有标签的标识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在标签制造过程中,由制造商写入ROM中,电子标签在出厂时,即已将完整的标签信息写入标签。这种情况下,应用过程中,电子标签一般具有只读功能。也可以在标签开始使用时由使用者根据特定的应用目的写入特殊的编码信息。
只读标签一般容量较小,可以用作标识标签。对于标识标签来说,一个数字或者多个数字字母字符串存储在标签中,这个储存内容是进入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钥匙(Key)。标识标签中存储的只是标识号码,用于对特定的标识项目,如人、物、地点进行标识,关于被标识项目的详细的特定的信息,只能在与系统相连接的数据库中进行查找。
只读标签信息的写入,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在电子标签芯片的生产过程中将标签信息写入芯片,使得每一个电子标签拥有一个惟一的标识UID(如96 bit)。应用中,需再建立标签惟一UID与待识别物品的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车牌号)。只读标签信息的写入也有在应用之前,由专用的初始化设备将完整的标签信息写入。
2)可读可写标签
可读可写标签内部的存储器,除了ROM、缓冲存储器之外,还有非活动可编程记忆存储器。这种存储器一般是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它除了存储数据功能外,还具有在适当的条件下允许多次对原有数据的擦除以及重新写入数据的功能。可读可写标签还可能有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用于存储标签反应和数据传输过程中临时产生的数据。
一般电子标签的ROM区存放有产商代码和无重复的序列码,每个产商的代码是固定和不同的,每个产商的每个产品的序列码也是肯定不同的。所以每个电子标签都有惟一码,这个惟一码又是存放在ROM中,所以标签就没有可仿制性,是防伪的基础点。
可读写标签一般存储的数据比较大,这种标签一般都是用户可编程的,标签中除了存储标识码外,还存储有大量的被标识项目其它的相关信息,如生产信息,防伪校验码等等。在实际应用中,关于被标识项目的所有的信息都是存储在标签中的,读标签就可以得到关于被标识目标的大部分信息,而不再必须连接到数据库进行信息读取。另外在读标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特定的应用目的控制数据的读出,实现在不同的情况下读出的数据部分不同。
3)一次写入和多次读出标签
应用中,还广泛存在着一次写入多次读出(Write Once Read Many,WORM)的电子标签。这种WORM概念即有接触式改写的电子标签存在,也有无接触式改写的电子标签存在。这类WORM标签一般大量用在一次性使用的场合,如航空行李标签,特殊身份证件标签等。
RW卡一般比WORM卡和RO卡价格高得多,如电话卡、信用卡等:WORM卡是用户可以一次性写入的卡,写入后数据不能改变,比RW卡要便宜。RO卡存有一个惟一的ID号码,不能修改,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